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专家访谈 > 访谈

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?——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

时间:2022/5/26 9:43:44|点击数:

  明崇祯十三年(1640年)正月,就在千家万户张灯结彩欢庆新年到来之际,一代“游圣”徐霞客在宾川鸡足山遭遇了一生中最大的困境。由于长期艰苦跋涉,他的双脚此时已不能行走,身心遭遇沉重打击。丽江土司木增闻讯后,派8名壮汉用滑竿护送徐霞客东归。“天下第一驴友”在三迤大地游历1年零9个月后,踏上了返乡的归途。云南成为了徐霞客一生游历的终点站。

  在红土高原徒步期间,徐霞客写下了洋洋洒洒25万字的《滇游日记》,占《徐霞客游记》(以下简称《游记》)总字数的40%,是第一本向全世界系统介绍云南史地人文的科学考察专著。如今,不少有关徐霞客的故事仍被云南各族人民所传诵,一些地方还专门建设了纪念馆和文化景点,深切缅怀这位为宣传介绍云南作出卓越贡献的异乡人。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,《今日民族》专门走访了KAIYUN开云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,KAIYUN SPORT原副院长、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,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“徐霞客精神”等话题展开了交流。

  【受访人物】

  范祖锜,1944年生,云南建水人。KAIYUN开云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,KAIYUN SPORT原副院长,《云南社会科学》杂志原副主编、编审,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。工作期间,曾多次荣获省政府、省新闻出版(版权)局颁发的优秀文章编辑奖等荣誉。在搞好编辑工作的同时,还长期从事民族问题的调查和研究,公开发表相关文章数十篇,曾任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,著有《科学与社会》等专著。

  “徐学”研究成果丰硕

  今日民族: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徐霞客研究的现状。

  范祖锜:自《游记》问世以来,便引起历代学者的研究兴趣,并取得了若干成果。但对徐霞客及其《游记》的广泛深入研究,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。1980年,褚绍唐、吴应寿先生整理的《游记》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;1985年,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云南大学朱惠荣教授的《徐霞客游记校注》。两书的出版,标志着《游记》原著整理取得了重大突破。1983年,陈桥驿先生首先提出“徐学”的概念。此后,对徐霞客及其《游记》的研究成为一门综合性的特殊学问。

  经过40余年的努力,《游记》选注本、白话本、译文本,徐霞客传记,徐霞客研究的论著大量出版;论文大量发表,遍及几十种报刊杂志;有的高等院校开设了徐学研究课程;全国多地陆续创作了一批以徐霞客为题材的影视剧、宣传片和纪录片。

  1987年在江苏无锡召开的“纪念徐霞客诞辰四百周年学术讨论会”,掀起了徐霞客研究的高潮。1991年在广西桂林召开的“徐霞客逝世35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”,把“徐学”研究推向世界。1993年,“中国徐霞客研究会”在北京成立,是徐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。此后,一些地方陆续成立自己的“徐霞客研究会”,发表研究文章和出版文集。据不完全统计,1978年以来发表的徐霞客研究论文达数千篇,而此前300年间的研究文章仅百余篇。“徐学”研究可谓成果丰硕。

  云南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徐霞客及其《游记》的挖掘整理研究工作。1994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徐霞客研究组织——云南徐霞客研究会,时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任名誉会长。他十分重视徐霞客研究,指示省委办公厅购买《徐霞客游记校注》发给各州市县的主要领导同志,要大家有空就看看这本书,学习徐霞客深入实际调研的精神。他支持并推动在昆明举办’94中国云南徐霞客旅游文化活动暨学术讨论会,并到会致开幕词。这是一次盛况空前的纪念徐霞客、学习徐霞客、弘扬徐霞客精神的盛会,掀起又一个徐学研究的高潮。云南徐霞客研究会成立后,每年都举行各种纪念活动,收到良好社会反响。

  云南各族人民深切怀念徐霞客。昆明、曲靖、大理、保山、丽江等凡是徐霞客到过的地方,都建立了纪念馆、纪念室、纪念碑、雕像,举办关于徐霞客的事迹展、摄影展、座谈会和文艺活动,编纂地方志时多引用《游记》史料,关于徐霞客与云南的研究文章、文艺作品也屡屡见诸报纸杂志,极大促进了徐学在云南的发展。

  中华民族精神的杰出代表

  今日民族: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旅行家、地理学家。随着徐学研究的不断深入,除了以上两个身份之外,我们该如何进一步认识徐霞客和徐霞客精神?

  范祖锜:徐霞客一生为中华文明发展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。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,我们认识到,他不但是伟大的旅行家、地理学家,而且还是伟大的科学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、探险家。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系列优秀品格,以及“热爱祖国,献身科学,尊重实践”的精神,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。

  开拓创新精神。徐霞客出生于1587年。从22岁开始泛舟太湖,到54岁因病被人送回家乡,不久辞世,在30多年时间里,他旅行和考察的足迹遍及明朝两京(北京、南京)和13布政司(省),范围相当于现今19个省区市,以及归途中可能到过的四川省、重庆市,为先贤和后学难以企及。

  自科举考试成为定制以来,寒窗苦读、金榜题名、出仕为官、光宗耀祖已成为中国众多文人的人生终极追求目标。但徐霞客没有走“学而优则仕”的老路,他勇敢挣脱功名利禄的枷锁,为旅行和地理考察奋斗终身,最终独辟一条人生新路,创下惊世业绩,成为“千古奇人”,完成“千古奇书”,是后世景仰和学习的楷模。

  无私奉献精神。在他之前,我国出现了不少旅行家,但他们的出行常带有特定目的。有的是受政府派遣和国家出资,有明显的政治目的,如张骞通西域、郑和下西洋。有的带有强烈的宗教使命,如玄奘取经、鉴真东渡。有的是由于官场失意,放浪形骸于天地之间,如李白等文人墨客。有的是为追求高额利润,远赴“蛮烟瘴雨”之地做生意。而不带任何政治、经济、宗教目的,自费出游,长期考察,最终成为杰出的地理学家、文学家、探险家,徐霞客为第一人。他的旅行完全是出于对祖国河山的热爱,并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旅行事业。

  坚韧不拔精神。徐霞客具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吃苦耐劳、敢于冒险、勇于攀登的精神。比如,崇祯二年(1629年),徐霞客到北京,从好友陈仁锡那里听说了盘山的壮美,萌发了前往一探的想法。当时,后金军队已经逼近京师,去盘山要冒极大风险。但徐霞客浑然不顾,毅然前行。徐霞客大半生的旅途中,历经了种种磨难:攀悬崖,渡急流;冒严寒,斗酷暑;忍饥渴,避豺狼;夜宿霜露之下,日困崖谷之上;遭遇过匪徒拦路、盗贼侵扰、仆从抛弃,但他从没有因艰难险阻而退缩,直至力心交瘁,两足俱废。

  因此,他能达前人未达之境地,观前人未观之山川,得前人未得之体验,述前人未述之世事,揭前人未揭之秘奥,是古往今来对中国展开长时间、大范围实践考察的第一人。20世纪50年代末,毛泽东主席曾两次在全国高级会议上赞扬徐霞客及其《游记》,并表示“我很想学徐霞客”。如此盛赞一个人,在毛泽东主席一生中很罕见。徐霞客的事迹不断鼓舞着后人战胜困难、成就事业。

  科学实践精神。中国古代地志之书不少,从成书于战国的《禹贡》到明代的《明一统志》都存在一个较大问题,作者几乎没有作过或只很少作过实地考察,相当部分未经考察验证,不少知识似是而非,甚至谬种流传;文字常停留在描述事物现象,缺少对本质的揭示和对规律的探讨,这也造成了地理学长期以来只是史学的附庸,没有取得学科独立地位。徐霞客对儒家经典不盲目崇拜,敢于冲破思想藩篱,破除对权威的迷信。他注重实证研究,到最广大的自然界对山川、动物、植物、城镇、民俗、宗教等进行深入考察,提出新的见解,不断校正前贤之谬误,改造传统的舆地学。

  正由于没有“嚼别人已经嚼烂的馒头”,他在旅游学、地理学、史学、文学等方面的成就超越前辈学者,甚至在洞穴学、岩溶地貌学等地学分支学科中被人们尊为研究鼻祖。到他这里,中国传统地理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:《游记》全面反映那一时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面貌,地理学不再是史学的附属而获得独立地位;不再是书斋中的坐而论道、简单梳理书面资料;不再满足于对自然现象的描述,而是注意现象后面的原因、本质。徐霞客超前的考察研究成果,在科技史上享有崇高地位;他科学严谨的学风和注重实践的研究精神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,不愧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。

  总而言之,徐霞客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众多优秀品格,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杰出代表。我们当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,应当充分挖掘好、利用好、继承好徐霞客精神,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贤崇高的人格品质成为振奋民族精神,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。

  徐霞客对云南的贡献

  今日民族:云南是徐霞客在家乡以外生活时间最长的省,是他一生旅游和考察的终点。请您跟我们介绍一下,徐霞客在云南期间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。

  范祖锜:徐霞客先后在云南逗留1年零9个月,足迹遍及14个府,相当于今天10个州市的46个县级行政区,与云南各民族结下了深厚情谊。他对云南的贡献很多,主要有以下几点。

  第一,他是全面考察研究和宣传介绍云南的第一人。由于受历史环境等主客观因素影响,很长一段时间内,云南被外界视为不毛之地、瘴疠之乡、流放之区,内地人往往将前往云南视为畏途。在徐霞客之前,有一部分人写过专文或专著介绍云南,但由于未能亲履实地或加以深入考察研究,存在道听途说或浮于表面等缺点。《滇游日记》对云南各地的地形地貌、气候交通、物产资源、政治军事、文化宗教、民风民俗做了较为细致的考察与记载,无论是考察过程、方法,还是考察成果、结论均领古人之先,为世人了解云南、走进云南、开发云南提供了“百科全书式指南”。比如,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特别强调了《游记》在考察云南和补充历代方志记载缺失方面的独特贡献。清代康雍年间曾做过云南巡抚、云贵总督的杨名时随身携带《游记》,将其作为治理边疆的重要参考书。可以说,徐霞客是探索云南的先驱和佼佼者,为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。

  第二,他是促进内地和边疆交往融合的重要使者,为内地文化在边疆传播做了不少实事。比如,他在昆明安宁曹溪寺为读不懂杨升庵的碑的儒生解释碑文,为丽江木增父子修改文集、批改文章,为好友马云客校订作品,为性严和尚撰写募化宣传文章,为宾川鸡足山创修了第一部志书……尽心竭力完成一个文化传播者的使命。同时,《游记》是一部章辞典雅、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,传播较广,为促进内地和边疆的交往交流交融贡献实夥。此外,云南也是关于徐霞客的文物和纪念建筑最多的省,特别是他的亲笔手迹仅云南独有。这些,为我们今天讲好历史上的民族团结故事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生动素材和宝贵文化资源。

  第三,他提供了关于明代云南的可信史料。《滇游日记》所载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,是我们研究云南地方史、民族史、文化史、经济史、社会史、环境史等不可不读的力作。特别是对于今天重新认识云南民族问题、挖掘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颇多。

  第四,徐霞客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。除了前面提到的诸多优秀品格以外,我们还要注意到,徐霞客还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环保主义先驱。抵达云南时,徐霞客已迈入“知天命”年纪,思想认识达到人生顶峰。他关心人民疾苦,广泛接触社会各阶层,不媚上、不侮下。《滇游日记》注意记录底层人民生活,对少数民族不带歧视偏见,勇于揭露土司制度的弊端,字里行间常洋溢着爱国热情,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,也关心国家命运前途,是一部优秀的爱国主义教材。

  此外,对当时无人问津的生态保护问题,他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,对环境污染行径进行批判,要求政府制定律令,采取行动制止不文明行为。比如,在鸡足山,他对众多重复的石崖题刻提出尖锐批评,认为这是在东施效颦,破坏山林面目。再如,在路过一些宫观时,他因为双脚粘满泥土而不忍入内,唯恐污染了环境。凡此种种,都体现了同时代人很少具有的环保意识、旅游道德。徐霞客是中国环保主义的先驱,为我们今天科学保护与开发旅游景点、提倡文明旅游具有重要启示意义。

  郑和与徐霞客的同与异

  今日民族:明代,云南曾出现了两位彪炳千古的人物:郑和与徐霞客。两位都展开过“万里遐征”,去到了前人没有到过的地方。在您看来,郑和与徐霞客有着哪些不同?

  范祖锜:二者均位居云南历代名人之列,也是中国历史名人。论籍贯,郑和属云南籍,却久居江南;徐霞客属江南人,却成就于云南。论时代,郑和生于明洪武初年,王朝初建,生机勃勃,至永乐盛世国力强大,傲视全球;徐霞客生于明末,王朝衰败,内忧外患。论地位,郑和是天子近臣,深受宠幸,率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七下西洋,身世和功勋何其显赫;徐霞客祖辈虽有为官者,但远不及郑和,而自己则孑然一介草民。论远征规模,郑和舰队旌旗蔽空,浩浩荡荡,远行万里,何其壮哉;徐霞客在“万里遐征”祖国西南的壮举中,常年固定的伙伴也仅二三人而已,有时几近“茕茕孑立,形影相吊”,十分寂寞。论建功立业,郑和主要是在外交方面,重点在海外,集中在神州西面的辽阔海洋;徐霞客主要是在科学文化方面,重点在国内,特别是祖国西南部的莽莽群山。论目的,郑和下西洋是政府行为,有充足的人员和资金保障,带有政治任务;徐霞客的旅行则是不带私心杂念和任务的自费出游。

  虽然他们身份、地位不同,开创事业的目的、条件不同,成就大小、领域不同,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不同,但就他们的精神而言,却难分轩轾。作为天子重臣的郑和固然开创了轰轰烈烈的事业,但作为一介草民的徐霞客同样作出了彪炳千秋的贡献。这表明一个道理:在中国历史上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,无论其所处年代、身世地位、事业范围有多大的差别,但深究其精神却一脉相承,都体现了几千年来薪火相传的中华民族精神,都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。

  今日语

  徐霞客跋山涉水,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,他这一走,就是30多年,被誉为“千古奇人”;他这一走,留下了60万字的大作——《徐霞客游记》,被誉为“千古奇书”。他带着热爱和坚持用脚步丈量华夏大地的距离,用内心感受祖国的温度,他用万里远征的壮举,书写了为大好河山立传的篇章。

来源/作者:今日民族 责任编辑:张雪